• 名称:道路以目
  • 拼音:dào lù yǐ mù
  • 解释: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 出处: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 反义词: 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 例子: 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鲁迅《伪自由书 止哭文学》)
  • 用法: 道路以目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们在暴政下没有自由。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公元前800多年前,周厉王非常暴虐。老百姓都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有一个大臣叫邵公的告诉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了。 厉王大怒,派人找到一个卫国的巫人,让他凭借神灵,监视侦查说自己坏话的人。凡是被巫人告发的,统统杀头。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没有人再敢说话了,在路上碰到了也只能用眼睛示意,实在是敢怒不敢言啊! 厉王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高兴,得意洋洋地告诉邵公说:我能够制止百姓的诽谤了,他们都不敢讲话了。 邵公大不以为然,说:你这种做法不过是封住了老百姓的嘴巴罢了。防止老百姓嘴巴的非议,比防止河水泛滥还困难。河道堵塞了就要决堤,对人的危害必定很多,堵塞老百姓的嘴巴,结果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邵公看到厉王心不在焉的样子,提高一点嗓门说:因此,治水的人打开缺口使水流出,治民的人放松限制让老百姓讲话。 接下来,邵公还讲述了天子听政必须广泛听取各级臣僚的意见,全面了解民情民风等道理。说到底是讲百姓的嘴巴不可封堵,如果封堵,皇帝的位置不会久长。 听着、听着,周厉王越来越不耐烦。邵公的逆耳忠言,他一句也没听进去。于是,依然我行我素,用高压政策钳制百姓的舆论,弄得国内万马齐喑,无人再敢说话。 也就是周厉王最得意的时候,人民的反抗终于爆发了。周厉王从皇帝的宝座上滚落下来,被流放到了一个叫彘的地方。 对于从古到今靠钳制舆论维持统治的人来说,周厉王实在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以后,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就是用来讲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仅能以目示意那种敢怒不敢言的情况。 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上》



微信扫码小程序
有图卡片记单词


微信扫码小程序
智能起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