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动辄得咎
  • 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
  • 解释: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跋前踬后
  • 反义词: 八面圆通
  • 例子: 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 用法: 动辄得咎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韩愈是唐朝时杰出的散文家。在我国的散文史上,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十四岁时,韩愈凭自己的才学,考中了进士,踏上了仕途。由于他学识渊博,曾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后来又升任监察御史。 当时,唐德宗李适派宦官在街上采购宫中所需要的各种物品,称为宫市。宦官采购物品,往往付价很少,甚至竟不付价。韩愈看到这种情况,上疏力陈宫市的弊端,触怒了唐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后来唐德宗死了,唐宪宗继位,才被调回京城,担任吏部员外郎之职。但好景不长,由于他上疏议论华州刺史处理案件不公一事有所失误,又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韩愈自视才高,却累遭贬斥,心中十分郁闷,于是便写了一篇《进学解》。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写道: 国子博士来到太学,勉励全体生员努力上进,不要荒废学业。因为现在的执政者都是选贤任能、公正无私的人。所以只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不怕没人赏识提拔。 这话还没说完,生员中爆发出一阵轰笑,有人站出来说:博士先生,你这是在骗人!我们跟先生学习了这么多年,深知先生学问渊博,文才盖世,但先生为什么往往动辄得咎呢? 博士听了,诙谐地笑道:我虽然动辄得咎,但还能当一个博士来教你们,不是很幸运吗?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实际是在排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发发自己遭贬的牢骚,其用意是很清楚的。 后来,动辄得咎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往往会获罪或遭人责难。 成语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微信扫码小程序
有图卡片记单词


微信扫码小程序
智能起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