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一傅众咻
  • 拼音:yī fù zhòng xiū
  • 解释: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古人有言,~,终归无效。★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战国的时候,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名叫孟子。他毕生都致力于宣扬仁政王道。人们都说他是圣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称他为亚圣。 这一年,宋国的国君声称要施行仁政。孟子听说后,就不辞辛劳,来到了宋国国都彭城(今徐州)。但过了一阵子,孟子看出宋王偃并没有什么作为,身边贤臣很少,平庸之辈很多,不由大感失望,准备去别国游历。 宋王偃听说孟子要走,忙命大臣戴不胜去挽留他。戴不胜对孟子说:我有个名叫薛居州的朋友,是个出了名的好人,我想把他引荐给国君,让他去影响国君。您看这样做宋国是不是很有前途? 孟子想了想,笑着给戴不胜讲了个故事: 楚国有个大夫,一心希望他的儿子讲齐国话,为此特地去请了一个齐国人来当教师。但他的儿子却怎么也学不会讲齐国话。楚大夫很生气,不分青红皂白,天天用鞭子抽打他儿子,逼他讲齐国话,他儿子吃足了苦头,却还是不行。 后来,楚大夫才明白,儿子虽然有个齐国人在教着,但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在打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学的是齐国话,但在日常生活接触的都是楚人,使用的都是楚语,那怎么可能学得好齐国话呢? 于是,他干脆请那位齐国人带他的儿子回齐国去住了几年。终于,他的儿子学得一口流利的齐国话。 讲完这个故事,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说薛居州是好人,要他去影响国君。但如果原先国君身边的人都是好人,那又有谁能使国君干坏事呢?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原先在国君身边的人都不是好人,那么即使有薛居州这位大好人也无济于事。国君怎么会不干出坏事来呢? 孟子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看清了一傅众咻不会有所成就的必然性,婉言谢绝了戴不胜的挽留,离宋而去。 后来,人们就用一傅众咻这个成语,来指不能有所成就,也表示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