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上下其手
  • 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 解释: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虻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一番。★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春秋的时候,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的郑国。楚军势如破竹,一路推进,很快逼近了郑邑城麇。 驻守城麇的是郑国大夫皇颉,他见楚军来犯,就领兵出战,遇上楚将穿封戍和楚康王的兄弟公子围。皇颉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刚交手几个回合,就掉转马头,落荒而逃。穿封戍和公子围哪里肯放他走,策马急追。穿封戍马快,一跃上前将皇颉擒过来。 穿封戍押着皇颉回到楚阵,关在营中,准备向太宰伯州犁请功。谁知公子围来向他索取俘虏,说是自己抓住皇颉的,功劳应该属于他。穿封戍知道公子围虚荣心很强,而且喜欢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欺压别人,可他也不是吃素的,就和公子围吵了起来。 两人争执不下,只好请太宰伯州犁裁决。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他提了个建议:让俘虏自己来指认,显得公平。 穿封戍想,明明是自己抓住了皇颉,不怕他抵赖,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皇颉被带到伯州犁面前,听候当场裁决。伯州犁对皇颉说:他们两位正为是谁抓住你而争吵,现在请你来辨认一下,到底是谁擒住你的。 然后,州伯犁又话中有话地说:他们都不是没有身份的人,你要分分清楚啊! 说完,他故意把手抬得高高的,恭恭敬敬地指着公子围对皇颉说:这位贵人就是我国国君宠爱的弟弟公子围。 然后,又把手压得很低,随便朝穿封戍一指,对皇颉说:这是我国方城外的一名县尹,名叫穿封戍。 介绍完毕,他意味深长地问皇颉:你看,到底是谁俘虏了你? 皇颉不是傻子,见伯州犁介绍双方态度,早已猜出来。他知道伯州犁要迎合权贵,乐得顺水推舟,就撒谎说:我遇到公子围,被他打败捉了去! 穿封戍听了大怒,但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公子围抢去了功劳。 后来,人们就用上下其手这个成语来比喻共同作弊。 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