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不舞之鹤 拼音: bù wǔ zhī hè 解释: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色彩: 年代: 近义词: 反义词: 例子: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用法: 结构: 典故: 羊祜家里养了一只鹤。这鹤通体雪白,只有顶上一点丹红,羊祜非常喜爱,常亲手给鹤喂食物。鹤吃饱之后,有时在庭园中,轻举两腿悠闲地散步,像个谦谦君子;有时,翅膀有节奏地扇动,时开时合,步子时缓时急,舞姿竟也很美。每逢这种时候,羊祜就会高兴得心花怒放,高声夸奖:妙!真是一只奇鹤! 一次,有位客人拜访羊祜,羊祜向客人称赞自家的鹤有灵性,会起舞。客人很好奇,想看看鹤舞。羊祜便领客人到庭园中找那鹤。哪知这鹤十分怕生,见有客人来,早已躲到树后。两人好不容易将它赶了出来,却见这鹤一身光洁的羽毛早已被树、草蹭得凌乱肮脏,没有了平日的俊模样,而且耷拉着脑袋,再怎么逗弄,就是不肯起舞。客人失望地说:原来也是一只不会起舞的鹤! 不舞之鹤,就是不起舞的鹤。这句成语用来讥讽无能之人,后来也用作自谦之辞。 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