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不鼓不成列
  • 拼音:bù gǔ bù chéng liè
  • 解释: 指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做好准备时,不发动进攻。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愚蠢作法。
  •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寨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公元前638年,弱小的宋国和强大的楚国在泓水交战,史称泓水之战。 当时,宋军先赶到一步,已经摆开了阵势,而楚军后赶到,正忙乱地渡河。宋国的右司马子鱼见了,认为这是一个克敌制胜的好机会,就对宋襄公说:大王,楚国的军队比我军多,敌强我弱,我们应该趁楚军渡河立脚未定之际,发起猛攻,那我们便能以少胜多,打败楚军。 可是,宋襄公一向信奉儒家的仁义之道,说:不行!我听说讲仁义道德的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擒获头发花白的人,不乘人之危,置人于死地。楚军还没完全渡河,我们就发起攻击,这是有违仁义的呀! 说话间,楚军已陆续渡过了河,但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见了,再次劝宋襄公进击。宋襄公摇头说:不行!我们不能向没摆好阵势的敌人进击! 直到楚军完全渡过了河,列好了阵势,宋襄公这才下令击鼓进兵。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在乱军中大腿上中了一箭,狼狈逃窜。 后来,不鼓不成列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死守仁义道德的教条主义者的愚蠢行动。 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左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