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以规为瑱
  • 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
  • 解释: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出处: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春秋时,楚国的国君楚灵王是个只知放纵享乐,不知治理国政的昏君。他为了供自己享乐,不惜耗费了无数资财,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宫,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宗室大臣子张对此非常忧虑。他明知楚灵王刚愎自用,听不进劝谏,但仍经常苦口婆心地规劝他,要他节制淫乐,认真地把国家治理好。 楚灵王对子张十分讨厌。有一次对一个阿谀他的大臣说:子张老是在我面前唠唠叨叨,要我注意这,当心那。你可有什么办法让他别再说三道四? 那大臣回答说:大王可以对子张说,我常和鬼神打交道,听到的劝谏够多的了,不想再听其他的话了! 不久,子张又向灵王进谏,灵王就把那大臣教他的话说了。子张愤愤地说:殷朝的武丁是位贤明的君主,还到处求贤纳谏。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却如此讨厌别人规劝,真太令人失望了! 灵王无法反驳子张,无可奈何地说:好吧!那你就继续进谏吧!我虽不想听从,但还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 子张听了,苦笑着说:臣向大王进谏,是为了大王采纳。不然,巴浦产的犀角和象牙多得很,大王尽可以拿它们来作瑱塞耳,又何必把我劝谏的话用来作瑱塞耳呢? 子张知道灵王以后决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便离开了朝廷。灵王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过了没有几年,他便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公子比推翻,落得个上吊自杀的悲惨下场。 后来,以规为瑱这一成语用来比喻闭耳塞听。 成语出自:《国语楚语》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