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齐大非偶
  • 拼音:qí dà fēi ǒu
  • 解释: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陆徉为不知,以~,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扫迷帚》第七回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春秋时,郑国和齐国的关系很好。齐僖公有个小女儿名叫文姜,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齐僖公便想把文姜嫁给郑庄公的太子姬忽。 齐僖公派了一名使者到郑国去提亲。郑庄公听了使者的来意,十分高兴,一面设宴招待齐国的使臣,一面把太子姬忽召来,把事情告诉了他。姬忽想了想说:这门亲事,孩儿不能答应。 一个大夫悄悄地劝他说:齐国是大国,与齐国国君的女儿结成夫妻,将来就有了靠山,太子还是答应为好。 齐国的使者很不高兴,问姬忽为什么拒绝婚事。姬忽回答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合适的配偶。齐国是大国,我们郑国是个小国。这有似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穷人的儿子是高攀不上富家千金的。 齐国使者听了,感到姬忽讲得有道理,也便不再说什么。于是,齐国使者回国向齐僖公作了禀报,这门亲事也就暂且作罢。 不久,齐国遭到北方山戎国的侵袭,齐僖公请郑庄公派兵支援。郑庄公便派姬忽率军救援。姬忽作战非常勇敢,他的军队也十分善战,很快打退了山戎的侵袭。 齐僖公见姬忽如此英武,更加喜欢。战事结束后,又派人到郑国提亲。但姬忽仍不同意,说:当初我拒绝了这门婚事,是为了不依附大国。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我替齐国打败了山戎,如果答应了这门亲事,郑国的百姓会说我利用战争的机会去谋取妻子,我不能答应。 郑庄公见姬忽态度十分坚决,便派人向齐僖公辞谢了联姻的事。 齐僖公无法可想,不久便将文姜嫁给了鲁桓公。 后来,齐大非偶这一成语,被辞婚者用来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低,不敢高攀。 成语出自:《左传桓公六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