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远水不救近火 拼音: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解释: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色彩: 年代: 近义词: 反义词: 例子: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用法: 结构: 典故: 战国时期,齐鲁两国是邻邦。鲁穆公当政时,并不期求与齐国修好,一心想结交晋国、楚国,指望晋、楚两国能在鲁国有战事时加以援救。因此他派诸位公子纷纷前往晋国和楚国任职。 鲁国大臣犁为此事劝谏鲁穆公:假如我们这里有人掉进了河里,派人到遥远的南方去请越国人来救人;虽然越国人善于游泳,但等越人赶来,落水者肯定已救不活了。假如一个地方失火,跑到远处的海边去取水灭火;虽然海水取之不尽,但等到取来海水,大火肯定早已把房子都烧光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呀!今天晋国与楚国虽然强大,但离我们鲁国远。如果我国遇到了什么危难,他们也来不及赶来救援。而齐国是我们的近邻,鲁国如果有难,难道它就不救吗? 鲁穆公听了,这才开始同齐国交好。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出成语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