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损本逐末
  • 拼音:sǔn běn zhú mò
  • 解释: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出处: 《隋书·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隋朝初年,李谔担任治书侍御史,这人文章写得好,口才也佳,隋文帝杨坚很欣赏他。 隋初的文风受南北朝时期华美浮艳风格的影响,过分追求词句的华丽,不重视实际内容,往往堆砌艰深难解的词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文章空洞无物,找不到质朴自然的句子。李谔担心这种文风影响到社会风尚,针对时下文风的弊端,上书隋文帝,要求明令禁止。 李谔在文中说: 以前的魏国君主,写诗作文喜欢华丽的词藻,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义大道,玩弄一些雕虫小技,这种风气影响至今,贵者、贱者、贤者、愚者,不管什么人都附庸风雅,也攀比词句的华丽。文章不讲什么正当的道理,只写一切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枝节,追求一个韵、一个字的奇特、巧妙,在枝微末节上精雕细琢。连篇累牍的文章,堆满了桌子,塞满了箱子,无非是月啊、露啊、风啊、云啊之类的,无病呻吟。这是失却根本,追逐枝节。 社会上却以这种文章为高明,朝廷上也根据这个来选拔人才。写这种文章成了获取利禄的途径,这种风气就愈演愈烈了。 人们听说选士不考察他的实际行为,自我夸耀的人被当作人才提拔,踏踏实实、不会虚夸的人反而被冷落在一边。因此,他们在皇上面前就大肆吹嘘自己,举荐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声誉,丝毫不感到羞愧,这样只会使朝政一天比一天乱。对此类人物,应把他们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呈送尚书省,明确予以处罚或废免,以此警戒大家,改变那种不良的风气,推行良好的风纪规范。 李谔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社会为之震动,逐渐改变了那种华美靡丽的文风及不良的社会风尚。 后来,损本逐末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抛弃根本,而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成语出自:《隋书李谔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