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柴毁骨立 拼音: chái huǐ gǔ lì 解释: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色彩: 年代: 近义词: 反义词: 例子: 无用法: 结构: 典故: 隋朝时,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曾经为救一个素不相识、错判为死罪的囚犯而情愿自己替死。在郡内声望很高,连太守苏威也很敬重他。 陈孝意还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后,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丧期满后,虽然奉朝廷之命担任了雁门郡丞,但是仍同守丧时一样,整天吃素不动荤腥,早晚之间,常哀哀戚戚思念死去的父亲,往往痛苦失声,以至昏死过去,弄得人柴毁骨立。看到他这样,无人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动。 柴毁骨立:毁,即哀毁,因过度哀伤而毁坏身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因过分哀伤而身体消瘦得跟干柴一样,人仿佛仅剩下一副骨架。 成语出自:《北史陈孝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