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积不相能
  • 拼音:jī bù xiāng néng
  • 解释: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再有那狭量的人,以及平日与他~的,遂拿着稿子去见东家,说他种种不是。★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不久,全国各地便发生了农民大起义。汉朝宗室刘秀也乘机起兵,准备匡复汉室。但由于他兵力不足,只得依附于已经称帝的汉朝另一宗室刘玄。由于刘秀作战勇敢,被刘玄封为萧王。 当时,刘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谢躬,他知道刘秀志向不小,一心想铲除刘秀。但因刘秀兵力不小,手下又有很多忠于他的将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刘秀知道谢躬有害己之心,但故作不知。他故意在刘玄面前称赞谢躬,使谢躬放松警惕。 谢躬的妻子知道这种情形后,告诫丈夫说:你和刘秀积不相能,刘秀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你如不加防备,终有一天会遭他所害。 但谢躬对妻子的话很不以然。不久之后,刘秀率军攻打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要驻在邺城的谢躬出兵相助。谢躬便留大将刘庆和邺城太守陈康守城,亲自率军前往。不料,那支义军作战非常勇敢,将谢躬打得大败,死伤了好几千人。 刘秀见谢躬离了邺城,认为真是铲除异己的大好机会,于是派大将吴汉、岑彭去攻邺城。 结果邺城太守不战而降。等谢躬兵败后回到邺城,就被刘邦抓住杀了。 后来,积不相能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互相之间长期不亲密,形容双方一向不和。 成语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