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筚路蓝缕
  • 拼音:bì lù lán lǚ
  • 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色彩:
  • 年代: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 用法:
  • 结构:
  • 典故: 公元前597年,楚国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小力薄,不是楚国的对手。为了保全国家,郑襄公一面率军抵抗,一面派人向盟国晋国求救。 郑国与楚国相互奋战了三四个月,郑国渐渐不敌楚国的强大攻势。趁晋国援军尚未到达,楚军攻下了郑都荥阳。 为了保全性命,郑襄公亲自去向楚庄王谢罪,并愿意和楚国结盟。为了让楚庄王信任他,他留下了弟弟和儿子做人质。于是,楚庄王同意了襄公的结盟要求,然后班师回国。 楚军回国后,郑襄公探知晋国的援军已经到达荥阳西北的敖山、鄗山之间,而且晋军这次派来了六百辆战车,元帅是赫赫有名的荀林父,声势非常浩大。郑襄公担心晋军会责怪他弃晋从楚,不由十分担心。 于是,襄公召集手下大臣一起商议对策。大夫皇戍说:到现在这个地步,只有让晋军和楚军决一高低,如果谁胜了,我们就跟谁结盟,大王,您就把这事交给我去办吧! 襄公同意了。于是,皇戍来到晋营参见晋军统帅荀林父,对他解释说,郑国与楚国结盟并无其他居心,只是为了保全郑国,请晋国谅解。 皇戍又说:楚军现在大胜而归,心里必定骄傲自大。如果现在晋国出兵攻打楚军,一定会打他个措手不及。然后,我们郑国再出兵作为后盾,一定能打败楚国。 荀林父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就让他先去休息,然后召集众将一起商议。 中军副帅先穀说:既然郑国和我们结盟,现在他们有难,我们应该答应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打败楚国。 下军副帅栾书却持不同意见,他说:楚国军队并非不堪一击。楚国建国以来,时常告诫人民生活的艰难,而且对军队要求也很严格。人民和士兵时刻都处在备战的状态下。而且楚国过去的君主若敖、蚡冒曾经穿着破烂衣服,坐着柴车去开发森林荒地。他们以身作则,告诉人民勤劳致富的道理。这就不能说他们骄傲自大。 众将你一句,我一句。意见各不相同。荀林父也不知该听谁的好。 中军副帅先穀是个急性鲁莽之人,他自作主张带领自己的部队前去追击楚军。楚军撤军途中突然被袭。庄王不愿作战,但在多数将领要求下才决定回师反击。晋军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而归。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邲之战。从此,晋国的霸主地位被楚国取而代之。 后来,人们就用筚路蓝缕这个成语,来形容创业艰辛。 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