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飞扬跋扈
  • 拼音:fēi yáng bá hù
  • 解释: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
  • 出处: 《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盛气凌人
  • 反义词: 平易近人
  • 例子: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 杜甫《赠李白》诗)
  • 用法: 飞扬跋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人很骄横。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侯景原是北魏时的定州刺史。高欢篡夺北魏政权后,他又依附高欢,任大丞相府长史,仍兼定州刺史。他依仗手下10万精兵,专制河南十三州达14年之久。 高欢死后,高澄执政,要剥夺他的兵权,他便又率兵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坐镇寿阳。 但不久侯景又发动叛乱,攻陷了梁都建康,改国号为汉。 在建康,侯景飞扬跋扈,想出种种残酷的杀人办法,企图巩固他的统治,每逢出兵作战,他总嘱咐领兵的将领攻破城池后,把城里的无辜百姓杀光,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厉害。因此他的部下专门拿杀人作开玩笑的举动。 他又禁止两人以上交谈,如有人违犯,株连九族。他建立了一个大舂碓,把对他不满的人都投入碓内捣死。他还施行其他各种残酷的杀人方法,迫老百姓就范,借此扩大他的威势。 但是,梁朝的老百姓并没有吓倒。他们支持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湘东王萧绎,击败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杀,结束了他飞扬跋扈的一生。 后来,飞扬跋扈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非常专制横暴,逾越常规,叫人难以忍受。 成语出自:《资治通鉴梁纪》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