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分庭抗礼
  •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 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近义词: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 反义词: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 例子: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 用法: 分庭抗礼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孔子是春秋时著名的大思想家。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在读书,孔子独自弹琴。正弹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翁驾舟经过,并上岸在林边坐下,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一曲,渔夫把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叫到他跟前,问: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告诉他是孔子,是以仁义、忠信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笑了笑说:听他的琴声,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回船而去,子贡急忙把渔夫的话报告了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十分惊喜地说:他是个圣人,快去追! 孔子快步赶到岸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去。孔子行了礼,十分恭敬地说:我是鲁国孔丘,今年已69岁了,可我从未听到过如此高深的教导,望您能不吝教诲。 那渔夫笑了笑,说:你没有能在琴声中注入真情。所谓真,就是精诚。没有精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的人,哭声悲而不哀;强笑的人,笑声中没有喜悦。真正的悲是无声而泣,真正的喜发自内心。所以,世间真情是最可贵的。以此来观察世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人逢喜事则乐,人逢丧事则悲。 孔子听了,感到渔夫说得很富于哲理,表示愿拜渔夫为师。渔夫又笑了笑,不再说什么,径自划船走了。 孔子呆呆地站在河边,望着渔夫远去的身影。子路和子贡见了,过来请孔子上车,孔子才回过神来。子路很不理解地说:老师,这渔夫如此傲慢,你为什么对他如此恭敬呢?他如此大模大样地站着,而你却先拜后说话,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孔子听了,教育子路说:子路,你错了!遇到年长的人不敬,是失礼;遇到贤能的人不敬,这是不仁。今天这位渔夫是位隐世的贤者,我怎么能不恭敬地对待他呢? 分庭抗礼这一成语,原表示宾客与主人分立庭的两旁、互相致礼。后用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成语出自:《庄子渔父》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