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鹤立鸡群 拼音: hè lì jī qūn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色彩: 褒义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出类拔萃、超群绝伦反义词: 相形见绌、滥竽充数例子: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用法: 鹤立鸡群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结构: 主谓式成语典故: 嵇康,是三国时代魏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才学出众,性格耿直,又长得高大魁梧,非常引人注目。后来他因不满操纵朝政的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借一件事杀害,死时仅四十一岁。 嵇康的儿子嵇绍,和他父亲一样很有才学,并且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卓然超群。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嵇绍被征召到京都洛阳做官。有人见了他后,对他父亲的好友王戎说:昨天我见到了嵇绍,他长得高大极了,雄伟得很。在人群之中,就像一只仙鹤站在鸡群里那样突出。 王戎听了,说: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呢,比他更突出!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嵇绍担任侍中,侍从皇帝,经常出入宫廷。后来,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嵇绍在跟随惠帝出兵作战时,尽力护卫惠帝,不幸中箭身死,鲜血溅在惠帝的战袍上。惠帝很受感动,不让内侍洗去这件战袍上的血迹,表示他非常赞赏和怀念嵇绍的高贵品质。 后来,鹤立鸡群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仪表出众,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容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