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赫赫有名 拼音: hè hè yǒu míng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举世闻名、大名鼎鼎、扬名天下反义词: 不见经传、默默无闻、无声无息例子: 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赫赫有名的,怕没人知道么?(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用法: 赫赫有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结构: 偏正式成语典故: 西汉宣帝、哀帝当政时,有一个奉公守法的大臣叫何武。何武为人仁厚,喜欢举荐、勉励有才能的人。但他对结党营私、任人唯亲一类事深恶痛绝。他如果要任命下属官吏,必定先拟好择用条例,向大家公布,严格按例条办,只看才德,不看私情。所以,他提拔的大多是没有赫赫名声的人。 当时有个大臣何寿,当太守时是何武的上司。何寿看出何武是宰相之才,又是同姓,想和他结交,所以在太守任期内对何武很好。后来何寿当了大司农,他的侄子在任扬州刺史的何武手下当长史。 一次,何武朝见天子住在京师,正好何寿的侄子也到了长安,何寿就邀请了何武的弟弟何显等人一起饮酒。喝到酒酣耳热之际,何寿让自己的侄子出来和大家见面,故意说:这是扬州长史,才能低下,所以没有被提拔。何显听了,觉得很惭愧,回去后,要何武举荐何寿的侄子。何武不听,说:刺史是全州的榜样,职责是举荐贤良,惩治恶人,决不能有所偏私。何显还是再三请求,何武推辞不掉,只好召见了扬州长史,但只赐给他一杯酒,到底也没有推荐这个才能平庸的下属。 赫赫,是非常显耀的样子。赫赫有名,后形容名声非常显赫。 成语出自:《汉书何武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