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鸿鹄之志 拼音: hóng hú zhī zhì 解释: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雄心壮志、胸怀大志反义词: 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胸无大志例子: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用法: 鸿鹄之志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结构: 偏正式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阳城地方有个年轻的雇农名叫陈胜。他眼见秦朝的统治者暴虐无道,老百姓交重赋,服劳役,筑长城,戍守边境,苦不堪言,心中十分不满。 有一天,陈胜和几个雇工一起在地里干活。休息时,一起坐在田埂上。他们见自己生活得如此劳累,心中都十分怅恨,但又无可奈何。 陈胜叹了口气,过了一会,说:兄弟们,今后假使谁富贵了,不要忘记今天一起共过患难的弟兄们! 雇工们听了,都不由笑了起来,说:你也是一个雇工,哪会有什么富贵呢? 陈胜又叹了一口气,说:唉!燕子和麻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陈胜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燕子和麻雀来比喻那些雇工,把自己比作鸿鹄,喻说目光短浅的人哪里会知道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呢? 雇工们听了,都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成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果然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 后来,陈胜起义成功,当了陈王。昔日那些雇工朋友到宫中看望他,陈胜忘记了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将雇工朋友都杀了,使人十分寒心,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起义也最终失败。 后来,鸿鹄之志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