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见怪不怪
  • 拼音:jiàn guài bù guài
  • 解释: 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能泰然处之。指遇事沉稳不慌。
  •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三志 己 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以怪为常、见怪未怪、司空见惯
  • 反义词: 大惊小怪
  • 例子: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 用法: 见怪不怪主谓式;作宾语、状语;形容遇事沉着。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相传寿春城里有个名叫姜七的人,他专门接待过路的客商,从中低价买进货物,然后再高价卖出,以此为生。 一年春天,姜七在家中后园常常听见悲悲切切的哭声,他细细寻去,却什么也看不见。 两个月后,姜七接待了五位从南方贩运药材的客商,把他们安顿在同一间房间内。深更半夜,五位客商也听见了凄惨的哭声。他们很奇怪,从门缝中往后园窥视,发觉声音像是从猪圈传出来的。 五位客商走近猪圈一看,原来那哭声是一头母猪发出的。五人更加奇怪,喝问道:畜生,为什么要哭哭闹闹? 那母猪听了,竟然开口讲人话说:我本是姜七的祖母,生前以养母猪为业,母猪生仔后便卖给别人,一年往往要卖出几百头,我便依靠这建立了家业,我死了以后,就被罚投了猪胎,如今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早晨,五位客商将昨天晚上的所见所闻告诉姜七,并告诫他要好好奉养那头母猪。姜七却不以为然,恼怒地说:你们怎么能相信一只畜生的话呢?我两个月前已经发觉此事,早已见怪不怪。你们又何必大惊小怪呢?就算它真的是我的祖母又怎么样呢?随它去吧! 五位客商见姜七不把这当一回事,就好言相劝。但姜七一句也听不进去,反而与其中一位客商大吵一架,双方不欢而散。 两天后,姜七突然得了急病。他怀疑是那头母猪作怪,就叫来屠夫,把母猪杀了卖钱。 从此,姜七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终于死去。临死前,他发出一阵阵杀猪般的嚎叫,让人惨不忍睹。 后来,人们便用见怪不怪这个成语,来指看到怪异的事物或现象,镇静对待,不大惊小怪。 成语出自:宋洪迈《夷坚志》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