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见利忘义
  •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 反义词: 见利思义、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 例子: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 用法: 见利忘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典故: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夺取了政权。她对吕氏家族的子弟分王封侯,而对一些持不同政见的大臣却加以镇压。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在她的遗诏中,任命侄子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京都禁卫军统领。他们准备联合其他吕氏的党羽篡夺刘汉政权。 刘邦手下的一批开国元勋对吕氏家族的阴谋非常愤怒。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决心将政权夺归刘氏,但兵权掌握在吕氏手中,无法成事。 两人经过商量,认为吕禄与曲周侯郦商父子交情最深,就把郦商软禁起来,胁迫他的儿子郦寄去引诱吕禄交出兵权。郦寄因父亲被扣作人质,只得按计行事,去对吕禄说:王侯大臣们对你们封王都没有异议。但如今你们掌握兵权,大臣们便怀疑你们要兴兵作乱。你何不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福,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你们。 吕禄本就胸无大志,见好朋友说得有理,就去请教其他吕氏子弟。众人众说纷纭,吕禄心烦意乱,拉着郦寄去打猎。他们回来路过临光侯吕须(吕氏的妹妹)的府第,吕禄顺便去看望姑母。吕须听说吕禄要交出兵权,气得将家中的珠宝都扔在地上,大骂吕禄道:兵权一失,我吕氏一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 郦寄听到吕须的话后,立即报告周勃和陈平。恰巧此时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来报:大将军灌婴与齐王刘襄联军,准备回京除掉吕氏一族。陈平、周勃精神为之一振,决定立即动手,里应外合。 在刘邦功臣纪信的儿子纪通的帮助下,周勃凭着纪通拿来的符节,进入了北军(护卫京城的禁军)帅营。他怕吕禄不服,就派郦寄和典客刘揭去劝诱吕禄说:太尉奉命掌管北军,你最好交出将印,否则将大祸临头,后悔莫及啊! 吕禄本就对交兵权之事犹豫不决,见郦寄相劝,便认为好友不会欺骗自己,就交出了兵权。 周勃掌握兵权后,立即行动,诛杀了吕氏一族,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郦寄在诛灭诸吕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因此袭父爵为曲周侯。但有些人却认为郦寄见利忘义,出卖了朋友。 后来,人们就用见利忘义这个成语,来指见了私利,就忘了正义和义气。 成语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