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焦头烂额
  •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 解释: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头破血流、内外交困、狼狈不堪
  • 反义词: 万事亨通、称心如意
  • 例子: 殡焰飞腾,众水手被火烧得焦头烂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 用法: 焦头烂额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比喻非常狼狈窘迫。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汉宣帝时,大臣霍光掌握实权。他的妻子和子孙们仗着霍光的权势,为所欲为。有个名叫徐福的人连续三次上书给宣帝,请求宣帝限制霍光,以免造成祸害。但宣帝过分相信霍光,对徐福的上书并不重视。 霍光死后,他的子孙果然图谋造反。宣帝得到密报,就将霍家满门抄斩,并重赏了所有有功人员,却没有赏赐徐福。于是,有人上书给宣帝,奏章上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客人看见一家人家的烟囱太直,并且灶门前还堆着柴草,就劝主人把烟囱修得弯曲一些,把柴草移远一些,否则会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但主人没有重视。 不久,那人家果然因此失火了。许多邻居去帮助救火,有的甚至被烧得焦头烂额。主人为了感谢邻居们的帮助,特地杀牛买酒,款待邻居,却忘了曾经劝告修烟囱和移动柴草的人。于是,有人感慨地说: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徐福曾经劝您制止霍氏的胡作非为,但您却没有注意。如今事故发生了,您对告发和镇压的人都加官封爵,却没有认为事先劝您防止事故的徐福有功,这不正和上面那个失火的故事相同吗? 宣帝看了这个奏章,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就立即赏赐给徐福十匹绸缎,并让他做了官。 后来,人们用焦头烂额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过程中遇到困难,以致失败,弄得非常困窘和狼狈的样子。 成语出自:《前汉书霍光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