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噤若寒蝉
  •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 反义词: 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直言不讳
  • 例子: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 用法: 噤若寒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东汉的杜密为人稳重质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他曾参加打击宦官集团的斗争。对宦官豪强子弟作奸犯科者,有恶必查,有罪必办。他对有才能的人士十分爱惜,总是尽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得到造就,获得升迁的机会。 有一年春天,杜密奉诏到高密县巡视。他发现乡佐郑玄才学过人,便把他提拔到郡衙任职。随后,又把他送到太学深造。后来,郑玄成了东汉有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 过了好些年,杜密因年事已高,离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他对政事仍旧十分关心,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每次谒见郡守或县令,对好人就加以赞扬推荐,对坏人就加以揭发,毫不留情。 这时,跟他同郡的刘胜,也从蜀郡太守任上告老还乡。刘胜的处世哲学和杜密完全不同。他闭门谢客,明哲保身,不过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 有一次,太守王昱和杜密在议论刘胜时说:不少人都称赞刘胜是个清高之士,你以为如何? 杜密摇头说:我并不这样认为。刘胜退职后,不闻世事,龟缩在家中,只求自己平安无事。他知道有贤士不向国家举荐,听到坏人坏事也噤若寒蝉,如此对国家不负责任,简直是个罪人,怎么还能称赞他清高呢? 接着杜密又说:而我一发现贤士就向你推荐,发现坏人就向你揭露,使你能赏罚得当,不也是为国家尽了一些绵薄之力吗? 王昱听了,对杜密十分佩服,从此也更尊重他了。 后来,噤若寒蝉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不敢说话,或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