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井底之蛙 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一孔之见、坐井观天反义词: 见多识广例子: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用法: 井底之蛙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结构: 偏正式成语典故: 在一眼很浅的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有只东海来的鳖爬到了井台边,青蛙见了,呱呱地对海鳖说个不休:我真快乐呵!出来,就可以在井栏边跳跃;进去,可以在井壁突出的地方休息,也可以入水悠闲地游泳。站着时,泥浆刚没过双脚。环顾四周,蟹呵,蝌蚪啊,谁能像我这样快乐!满井的水都归我管。您为什么不来看看这美妙的井呢? 海鳖点点头,刚想进去,左脚还没动,右膝已被井台卡了一下,只好小心地抽出腿退了回去。海鳖告诉井蛙:千里之远,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丈之高,不能描绘海的深度。大禹时候,十年倒有九年涝,海水也没有增加一寸。商汤时候,八年中七年大旱,海岸也没降下一尺。无论时间长短、大旱大涝,都不能使海水改变,这是东海最大的快乐啊! 井蛙听了这席话,吃了一惊,非常拘束地看着海鳖,不敢再呱呱乱叫了。 后来,成语井底之蛙,用来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