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骄兵必败
  • 拼音:jiāo bīng bì bài
  • 解释: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一败如水
  • 反义词: 哀兵必胜
  • 例子: 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 用法: 骄兵必败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劝诫性质。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典故: 公元前68年,汉宣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一批免刑的罪犯送到西北边境的渠犁一带屯田,就地积聚军粮,准备攻打距渠犁1000余里的车师国。 秋收以后,郑吉和司马熹带领大军征伐车师。车师国王自知打不过汉军,向匈奴求救。但匈奴没有及时发兵,车师王便只好向汉朝投降。郑吉派了300人在车师屯田,自己带领其他人马回到渠犁。 车师投降了汉朝,匈奴很快就意识到,车师土地肥沃,而且是自己的近邻,会构成威胁,便派骑兵去袭击车师。 车师派人向郑吉求救,郑吉便率领在渠犁屯田的1000多士兵前往救援。 然而,匈奴兵力雄厚,敌众我寡,被匈奴围困住。郑吉派人突围,向汉宣帝讨救兵。汉宣帝接到边报,召大臣们一起商议。将军赵充国说:现在匈奴处于弱势,我们可派兵攻击匈奴的右翼,匈奴必然回兵自救,便可解车师之危。 丞相魏相不同意派兵攻击匈奴,他说:近年来,匈奴没进犯我国边境,为了车师去攻击匈奴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很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打仗。现在国内的情况也很不好,很多官吏不称职,所以要首先抓好国内的吏治,整顿朝政。我们就是出兵匈奴,打了胜仗,也会留下后患。如果仗着国家大,人口多,一心想对外炫耀武力,就是骄兵,而骄兵必败! 汉宣帝听了,采纳了魏相的意见,取消了增兵车师的打算,而只派出长罗侯常惠调动张掖、酒泉等地的一部分军队开到车师附近以示声援。 匈奴兵得知后,引兵退走。郑吉便也领兵回到渠犁。 后来,骄兵必败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成语出自:《汉书魏相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