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今是昨非 拼音: jīn shì zuó fēi 解释: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今非昔比、今是昔非反义词: 例子: 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鲁迅《导师》用法: 今是昨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人悔恨以前的错误。结构: 联合式成语典故: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富有真情实感,朴素自然而意境深远,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衰落,但他从小酷爱读书,才华出众。成人后,他虽胸有大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29岁,才经别人推荐,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这些给大官当助手的差使,免不了受别人的气。陶渊明为人耿直,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风气,又不愿拍马奉承,因此一再丢官。 可丢官以后,他家中的生活实在太艰难,因此在41岁时,又经他叔父推荐,出任彭泽县县令。 他刚当了80天县令,郡守派督邮来县里检查工作,他不能忍受督邮的侮辱,又挂印而去。回到家里,他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在这篇文章的序中,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和自动去职的情况,并发出感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若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知道我自己过去确实迷失了道路,但好在迷失的路还不远,现在已经觉悟到今天所做的正确而昨天所做的是错了。 后来,今是昨非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含有悔悟之意。 成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