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开诚布公
  •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 色彩: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
  • 反义词: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 例子: 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 用法: 开诚布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三国的时候,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对蜀主刘备非常忠心,刘备也非常器重他,临终前曾对他说:你的才能是魏文帝曹丕的十倍,是不可多得的治国安邦的人才。我的儿子刘禅能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他实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了,当即立誓表示要全力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他的才能十分平庸。尚书令李严趁机劝诸葛亮进爵称王,诸葛亮严肃地说:先帝那么器重我,让我做丞相。如今讨伐曹魏的大事还未成功,我就妄自加官进爵,岂非太不忠不义了? 当时,蜀国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诸葛亮面对强大的曹魏,主张以抗衡求生存。他规劝刘禅不要夜郎自大,内治朝政,外修武威,使蜀国保持了近四十年。 诸葛亮治国治军向来以理服人。参军马谡与诸葛亮感情很好,但因为违反军规,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将他斩首。临死前马谡上书给诸葛亮说:虽死无恨于黄泉。 街亭的失守,导致赵云、邓芝也在箕谷打了败仗,诸葛亮承担了指挥不当的责任,主动上书连降三级,降为右将军。他还要求部下给他提意见和建议,他相信,只要认真地吸取经验教训,那么事可定,胜利可望。 诸葛亮对待不忠不义之徒也毫不手软。荆州廖立曾被诸葛亮欣赏,但因为未能位列上卿,就心怀不满,常常诽谤先帝刘备和同僚。诸葛亮上表弹劾,将他流放到汶山郡(在今四川省)。 诸葛亮进军祁山,尚书令李严督运粮草没能及时运上,玩弄手段要诸葛亮退兵,退兵后又说粮草充足,不该退兵。诸葛亮出示了李严的信件等有力物证,弹劾李严,将他削职为民,流放梓潼郡。 公元234年,诸葛亮积劳成疾,不幸病死军中。死后,他并没有留给后辈任何产业。 李严和廖立听说诸葛亮死讯,都悲痛万分。原来,他们早已痛改前非,准备重新得到诸葛亮的任用。现在不会再有人起用他们了。两人分别在各自的流放地激愤而死。 诸葛亮一生坦坦荡荡,从不徇私枉法,对人接物坦诚公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他开诚心,布公道,就是赞扬诸葛亮坦率真诚的品质。 后来,人们就用开诚布公这个成语,来指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