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苛政猛于虎 拼音: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解释: 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苛政猛虎反义词: 例子: 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用法: 苛政猛于虎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结构: 主谓式成语典故: 有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坐车经过泰山,他看见路边有个妇女跪在墓前痛哭,就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原因。 子路来到那妇女的跟前,作揖问道:夫人,听你的哭声,你好像有很大的伤心事,能不能告诉我你遇到了什么不幸? 那妇女哭着说:我家住在这山里已经有许多年,这山里有老虎。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前几天,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这怎不叫我伤心呢! 这时,孔子领着学生也来到墓前,问那妇人道:既然这山里有老虎,你们为什么不搬到山外去住呢? 因为这里是偏僻的山区,官府管不着,没有苛政。那妇女哽咽着说。 孔子长叹一声,感慨地对学生们说:她的话,你们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 你们给我记住: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厉害!今后你们谁做官,都要对老百姓讲仁爱,施仁政! 我们一定铭记老师的教诲。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后来,苛政猛于虎这一成语,用来指苛重的政令和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