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乐不思蜀
  • 拼音:lè bù sī shǔ
  • 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 反义词: 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 例子: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 用法: 乐不思蜀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公元222年,蜀汉的刘备大举进攻吴国。结果大败,狼狈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北),次年病死。 刘备死后,他16岁的儿子刘禅继位,称为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开始由于有受刘备嘱托的诸葛亮等的辅佐,国家治理得还可以;但后来,辅佐他的有才能的人先后去世,他自己又只知玩乐,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糕,国力日趋虚弱。 公元263年,魏元帝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以及雍州刺史诸葛绪分兵征讨蜀汉。56岁的刘禅投降,当了魏国的俘虏,蜀汉从此灭亡。 魏元帝令刘禅迁到魏国的都城洛阳居住,封他为安乐公,并赐给他食邑万户,奴婢万人,连子孙也都得到封号。于是,这个昏庸无能的蜀汉末代皇帝,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过起享乐生活了。 当时,实际掌握魏国大权的是大将军司马昭。一天,他请刘禅饮酒,并让人在旁表演蜀汉地方的歌舞。在场的蜀汉老臣看了,触景生情,十分难过,有的还掉下泪来;但身为原蜀汉的后主,却欣赏得津津有味,嘻嘻哈哈,全无亡国的恨。 司马昭注意到这情况后,悄悄地对身旁的亲信大臣贾充说: 真想不到,一个人竟会糊涂到如此程度!看来,即使是诸葛亮还活着,也无法保住他的江山,何况姜维呢! 原来,姜维本为魏将,后来归顺蜀国,得到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死后,他任大将军。刘禅出降后,他被迫向魏将钟会投降。次年钟会叛魏,假装与他联合,准备乘机恢复蜀汉,因事败而被杀。 过了几天,司马昭直接问刘禅:你还思念蜀国吗? 刘禅摇摇头,说:这里快乐极了,我一点也不思念蜀国。 原在蜀国担任过秘书郎的郤正知道了这件事后,赶忙私下对刘禅说:以后如果司马昭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国,您应该哭着回答说:祖先的坟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思念它!这样,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 不几天,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国,刘禅按照郤正教他的话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 不料,司马昭已经知道了郤正教刘禅说这话的情况。听了刘禅的回答,哈哈大笑说:这是郤正的话呀,怎么你说的话跟他说的一模一样呢?我想是他教你这样说的吧? 刘禅惊恐不安地说:是的,实在是像您所想的那样。 在旁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段历史,概括出乐不思蜀的成语,表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