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量入为出
  • 拼音:liàng rù wéi chū
  • 解释: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量入制出、精打细算、量入为用
  • 反义词: 入不敷出
  • 例子: 无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 用法: 量入为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公元200年,曹操出兵征讨袁绍,他派属官卫觊(j)出使益州,联络益州刺史刘璋。 卫觊走到长安时,因为道路不通,只好滞留在关中。 关中本来是块富庶的地方,前几年因为战乱,几十万人逃亡在外,现在政局稳定了,人们便纷纷返回故居。当地的一些将领趁他们暂时无业,就招为部曲(私兵),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卫觊敏锐地感到这些地方势力的日益发展将威胁到曹氏政权的集中和巩固,就给曹操的谋臣荀彧(y)写了封信,建议派司隶校尉(州行政长官)来加强关中管理削弱地方势力。 曹操采纳了卫觊的建议。不久,关中局面就比较安定。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ru)继位。明帝生性凶残,生活奢侈。他大兴土木,广造宫殿,还霸占许多农田作为放牧鹿的园子。百姓如果弄死一头鹿,就要以命相偿。 曹叡穷奢极欲,迫使老百姓长期服劳役,造成田园荒芜,国库空虚。 卫觊对这种情况极为忧虑,就上奏明帝说,如今天下分裂,国家还未统一,千里没有人烟,百姓困苦不堪。如果陛下再不重视,国家就会衰亡,不再复兴了。奏章最后说: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这就是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君臣合力出谋划策,精确地计算国库的财力。根据收入的情形来确定支出的限度。 可是,曹叡没有采纳卫觊的意见,仍然恣纵任性。曹魏政权日益腐化,终于被司马氏所取代。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三国归晋。 后来,人们就用量入为出这个成语,来指根据收入的情形来确定开支的限度。 成语出自:《三国志卫觊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