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梁上君子
  •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 解释: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正人君子
  • 例子: 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 用法: 梁上君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陈寔,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今河南许昌)人。汉桓帝时,他曾在太丘任太丘长。他出身低微,很能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平时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他为人正直,居心公正,无论做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乡里人的表率和榜样,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陈太丘。 当时年成不好,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乡里有些人由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钻进了陈寔的家,躲在房梁上,以便相机行事。陈寔偶然间发现了梁上的小偷,但他不动声色,起床把儿子、孙子都叫了进来,严肃地教训他们说: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地勉励自己,才能有出息。有一些做坏事的人,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因为染上了坏习惯,而自己又不知道克制自己,努力改过,只一味地任其发展,养成了做坏事的习惯,最终成为坏人。你们抬起头来,看看这位梁上君子吧,他就是这样的人。 梁上的小偷听后,感到非常惭愧,连忙爬下来,向陈寔叩头认罪。陈寔说道:我看你模样并不像一个坏人。你要记住我刚才所说的话。从此学好,别再当小偷了。不然的话,你会愈来愈穷困的! 他又送给小偷两匹绢,并派家人把他送回家。这件事传出后,乡里人非常敬佩他。一些做坏事的人,在陈寔的教诲下,也纷纷改过自新。 梁上君子这一成语,原指窃贼,后亦用来比喻上不着天,下不沾地,脱离实际的人。 成语出自:《后汉书陈寔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