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乐此不疲 拼音: lè cǐ bù pí 解释: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反义词: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例子: 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用法: 乐此不疲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结构: 紧缩式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王莽篡位。他倒行逆施,以至于民不聊生。人们纷纷起来反抗。 公元22年,西汉皇族刘秀在南阳起兵,他的力量逐渐强大。终于在公元25年,刘秀平定了天下,中兴汉室,即位称帝,史称汉光武帝。 即位后,刘秀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疾苦,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发展了生产,兴修了水利,使汉朝重新又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刘秀勤政为民,日夜为国事操劳。60多岁时,他仍然天不亮就坐朝,直到日头偏西才回宫。为了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光武帝常与众臣谈论义理,直至深夜。 皇太子刘庄见父亲偌大年纪仍如此辛劳,就劝谏说:陛下有夏禹、商汤之明,而失黄帝、老子的养生之道。但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自适,不要再黎明临朝,半夜就寝了! 汉光武帝刘秀听了,不以为然地摇头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意思是说:我自己乐意这样做,并不觉得疲劳。 后来,人们就用乐此不疲这个成语,来指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 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