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流言蜚语
  •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蜚短流长、风言风语
  • 反义词: 金玉良言、药石之言
  • 例子: 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杨朔《渔笛》)
  • 用法: 流言蜚语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姬旦(即周公)辅佐兄长武王推翻殷纣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周公对武王十分忠诚。一次武王生病,他非常焦虑,暗地里写了一篇祷文,请求上天让他代替武王受罪。他把祷文藏在匣中再用金质的绳索捆好,没让他人知道。武王去世后,周公仍忠心耿耿地辅佐年轻的成王继位。这时周公的两个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暗中与纣的儿子武庚图谋叛乱,可是对周公颇为忌惮。为了除去周公,他们就四处散布周公将谋夺王位的谣言。周公为流言所伤,离开国都到东周去了。不久天降大灾,成王在向上天祈祷时,发现了周公从前放在匣子里的祷文,深受感动,亲自接周公回来帮助治理国家,并派他讨灭武庚和管叔鲜的叛乱,放逐了蔡叔度等同伙,使天下重新安定。 汉武帝刘彻的丞相田蚡,因与灌夫、窦婴二人有私仇,就借故逮捕灌夫及其家属,欲置以死罪。窦婴对此忿愤不平,在武帝跟前与之辩论,揭发了田蚡的过失。可武帝因为宠信田蚡,就令御史以欺君之罪弹劾窦婴。窦婴在狱中得知灌夫的死讯后,又气又怕,想绝食自尽。因打听到武帝不想治他的死罪,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田蚡却乘机暗中造谣,诬陷窦婴在狱中咒骂武帝昏庸。汉武帝听信蜚语,终于把窦婴杀了。 后来人们根据以上两个故事,把流言于国和乃有蜚语概括为流言蜚语,用以表示无中生有,恶意中伤的言论。 成语出自:《史记田蚡列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