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两虎相斗 拼音: liǎng hǔ xiāng dòu 解释: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两虎相争、两败俱伤反义词: 例子: 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用法: 两虎相斗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典故: 战国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打败韩国和魏国以后,又叫白起攻打楚国,并叫韩国和魏国也一起出兵。 楚国有个春申君黄歇,当时正出使在秦国,他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忙去见秦昭王。 大王,你是在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啊!春申君说。 昭王问:先生的话,是什么意思? 春申君说:如今天下秦楚两国最强大,秦楚交战,犹如两虎相斗,得利的是韩、魏、齐三国。 昭王插话问:韩国和魏国刚被我们秦国打败,它们还能耍出什么花招? 春申君说:韩魏两国与你们秦国有累世之仇,两国国君的父子兄弟被迫在秦国当人质而死在秦国的有十多个人,两国是不会忘记报此深仇大恨的,他们这次出兵攻打楚国,是迫于你们秦国的压力,如果秦楚两国军队在这次战争中相持不下,他们会乘机去占领楚国的一些地方,并灭掉宋国,齐国也会乘机派兵占领楚国的泗上。所以,我认为秦国这次攻打楚国,实际上是在帮助这三个国家扩大地盘,使它们将来能够有力量同秦国抗争。 昭王觉得黄歇的话有道理,就下令白起停止进攻,并派使者带了礼品到楚国,与楚国结为盟国。 后来,两虎相斗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强大的双方互相争斗。 成语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