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临渴掘井
  •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 解释: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 出处: 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措手不及、临阵磨枪
  • 反义词: 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 例子: 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 用法: 临渴掘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为不善治国,被人赶下了台,只能跑到邻近的齐国去避难。 一天,齐景公问鲁昭公说:你年纪不大便失掉了君位,有没有反省过是什么原因呢? 鲁昭公回答说:我年纪轻,有很多人爱护我,可是我没有去和他们亲近;有很多人规劝我,可是我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渐渐地,造成了内无竭力帮助我的人,外无忠孝拥护我的人。但我周围也有好些人奉承我,拍我的马屁,对我说假话。这样一来,就好像秋天的蓬草那样,根茎已经枯萎了,而枝叶看上去依旧长得很好看,可是等到秋风一起,枝枝叶叶都被连根拔起来了。 齐景公认为鲁昭公还年轻,现在又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今后或许还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于是就问身边的宰相晏子:如果让鲁昭公仍旧回到鲁国去,他能不能重新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呢? 晏子想了想,回答说:不行。一个人已经掉在水里,然后才追究掉在水里的原因;一个人已经迷了路,然后才去问道。这就好比危难已经临头,才计划去打造兵器,进行抵抗;喉咙口被哽住,咽不下东西了,然后才筹划去挖井取水,润喉去噎,即使你用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也已经来不及了。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点头称是,默然不语。 后来,临渴掘井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匆忙想办法应付。 成语出自:《晏子春秋》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