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辽东白豕
  • 拼音:liáo dōng bái shǐ
  • 解释: 比喻少见多怪。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辽东豕
  • 反义词:
  • 例子: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2回:“莫说全不及他,即稍有短长,便是辽东白豕,岂不惹人笑死?”
  • 用法: 辽东白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古时候,辽东一带有不少农户养猪,这里的猪全身墨黑,称为黑猪。 有一天,一户人家的母猪要下崽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们守候在母猪的身旁,希望母猪能多生几头猪崽。 不一会,那母猪下崽了。主人的儿子在一旁兴奋地数着:一头,二头,三头一下子生了七头猪崽,每头都乌黑发亮,十分可爱。 接着,那头母猪生出了最后一头猪崽,令人惊奇的是,这头猪崽的身体是黑的,然而头却是白的。 村里的人很快都知道了这件事,轰动了,纷纷前来观看,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白头的猪,议论纷纷,一致认为这是一头十分珍贵的异兽。 全村的村民一起商量,最后决定由主人把白头猪送到京城去进献给皇上。主人感到这是很光荣的事,当仁不让,欣然同意。于是,他背上白头猪,长途跋涉,向京城走去。 他走啊走,一天来到河东(今山西省西部),看到这里的猪全身都是白的,不由满脸羞惭,感叹地说: 唉!我们那里的人真是少见多怪,害得我白白走了这么多的路! 于是,他不再往京城去,而踏上了归途。他回到村里,村民们看到他又把白头猪背了回来,纷纷询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说: 河东的猪白色的很多,我们的见识真是太少了! 后来,辽东白豕这一成语,用来表示少见多怪;或者表示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成语出自:《与彭宠书》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