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临危自计 拼音: lín wēi zì jì 解释: 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出处: 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反义词: 置之度外例子: 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用法: 临危自计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结构: 紧缩式成语典故: 唐朝中叶,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唐,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并派兵围攻襄阳。唐德宗命令泾原节度使朱泚去解襄阳之围,泾原兵途经京都长安时,因朝廷不给犒赏,发生哗变,占领长安,朱泚被拥立为帝,称国号为秦。当时,朱泚的弟弟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已叛唐,自称冀王。 唐德宗从长安逃到奉天,看到自己眼前的处境,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宰相卢杞安慰他说:只要派个大臣去给朱泚加官进爵,安抚泾原兵,我看朱泚还是可以归顺朝廷的。 德宗看了看跟他一起逃出来的大臣,问:谁愿意去? 大臣们因怕被朱泚杀了,都默不作声。 大将军吴溆说:我去! 退朝后,有人问他:朱泚心怀叵测,此去必定凶多吉少。你为什么不为自己和家人着想呢? 吴溆坦然地说:我吃朝廷的俸禄,应该为朝廷而死。现在皇上有难,如果我临危自计,就不是忠臣。我知道我这次去必死无疑,但是,为了皇上我还是要去冒这个险。 吴溆带着诏书当天出发,到了朱泚那里,向朱泚申明大义,劝他归顺朝廷。朱泚不听,把他杀了。 后来,临危自计这一成语,用来指临到危难或紧要关头时,只为自己设想。 成语出自:《旧唐书吴溆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