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连城之璧
  • 拼音:lián chéng zhī bì
  • 解释: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价值连城
  • 反义词: 一钱不值
  • 例子: 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
  • 用法: 连城之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某东西的价值。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有个楚国人叫卞和,他抱着一块璞在荆山下痛哭。原来,他数年前在荆山得到了这块璞,拿去献给楚武王,说是无价之宝,武王一看是块普通的石头,说他欺君,把他的左脚砍了。武王死后,文王即位,他又把它拿去献给文王,文王也不相信,把他的右脚也砍了。后来成王即位,他再也不敢去献,于是来到荆山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了血。 成王知道后,立刻派人把卞和叫来。 你是不是因为被砍掉了两只脚而悲伤?成王问。 不是。卞和答道,我是为没有人知道这是一块宝玉,没有人了解我的好意而难过的。 它真的是一块宝玉么? 我怎么敢欺骗大王呢! 成王于是叫玉匠把璞外面的石质凿去,一看,果然是一块晶莹通亮的宝玉,就把它奉为国宝,世人称它为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代,和氏璧落到了赵惠文王的手里。秦昭王知道了,很想得到它,就派人送去一封信,假意说愿意用15座城换它。赵王因慑于秦国的强大,明知这是个阴谋,也不敢拒绝。和廉颇等大臣商量后,派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带了它去秦国处理这件事。蔺相如在秦廷以死护璧,据理力争,用计谋使和氏璧完璧归赵。 后来,根据《史记》中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这句话而有连城之璧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自:《韩非子和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