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名列前茅
  • 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首屈一指
  • 反义词: 名落孙山
  • 例子: 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 用法: 名列前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楚地盛产茅。楚军在作战时,常派一部分士兵拿着茅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一遇到敌方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人们把军队的前锋部队称作前茅。 有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主,矛盾十分尖锐。楚国为了显示实力,出兵攻打处于两国之间的小国郑国。郑国军民虽顽强抵抗,但还是战败。 晋国得知楚国出兵伐郑,便派大将荀林父为统帅,出兵救援。但晋军还没渡过黄河,便有消息传来,说郑国国君已向楚国投降,楚兵也已往回撤兵。 荀林父召集部将商议对策,说:郑国已向楚国屈服,楚军已经撤军,我们怎么办? 副将先縠主张趁楚军后撤,打他个措手不及。荀林父想了想说:楚军的前茅十分警惕,楚军一定会有所戒备。现在战事既已结束,我们没必要再向楚军发动攻击,还是退兵回国为好。 另一名大将士会也同意荀林父的主张。但先縠固执己见,竟然不听指挥,擅自带领本部人马去追击楚军,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 后来,名列前茅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名次排列在最前面。 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