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沐猴而冠
  •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衣冠禽兽
  • 反义词:
  • 例子: 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 用法: 沐猴而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秦朝末年,秦二世大施暴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秦朝统治的斗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也率江东八千子弟兵反秦,成为其中力量最强大的一支。项羽作战非常勇猛,转战南北,所向无敌,在钜鹿之战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后来秦朝灭亡,项羽率兵进入秦都咸阳。他的军队烧、杀、抢、掠。他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纵火焚毁了秦代著名的大建筑阿房宫,那冲天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还未完全熄灭;他又搜刮了秦国的许多财宝,掠夺了民间妇女,准备带回东方享用。 这时,有人向项羽建议说:咸阳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土地也很肥沃,完全可以在这里建都,立业称霸。 可是项羽看看宫殿已经烧毁,其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不由思念起故乡,他决定回江东去。他说:一个人富贵发达了,就应该衣锦还乡。如果不回去,就好比一个人穿着锦绣的衣服而在夜间出门,有谁能看得到呢? 那个献计的人听了很不高兴,逢人就说:怪不得人们都说楚国人好像戴着帽子的猴子,看上去仪表堂堂,摘掉帽子以后,就露出猴子的本来面目了。真是一点不假呀! 这话传到项羽那里,项羽大怒,立刻吩咐手下人把他抓来,投入油锅活活烧死了。 后来,人们用沐猴而冠这一成语,来讥讽某些人虽然处于尊贵的地位,有着华丽的外表,但还是摆脱不了粗俗、卑贱的本质。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