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东汉末年,有个文学家叫祢衡,他性格刚烈,恃才傲物。建安年间,他来到许昌,当时汉献帝刚迁都这里,四方人才都来汇集,纷纷投靠权贵,寻找政治上的出路。祢衡在许昌住了几天,也不知道自己该去投靠谁。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那朋友问他:你现在为谁做事? 他回答说:我还没有决定呢。 为什么不去找陈群和司马郎? 我怎么能与这些杀猪卖酒,出身微贱的人在一起!祢衡气忿地说。 那么,荀彧和赵稚长怎么样? 荀彧容貌漂亮,只能借他的脸去吊丧;赵稚长喜欢吃肉,长着个大肚子,只能做伙房的监厨。祢衡轻蔑地说。 陈群和荀彧等人都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和将军。那朋友看了看他,心想祢衡啊祢衡,你也太狂了。 那么,你心目中到底有谁呢? 我的大儿子孔融,小儿子杨修,余子碌碌(其他的人都是庸碌之辈),排不上号! 其实,孔融比他大二十岁,杨修比他大两岁。他俩也都是文学家,都是曹操手下的人。 孔融十分钦佩祢衡的才能,多次向曹操推荐,曹操要见他,他推说自己有精神病,不肯去。曹操要杀他,考虑到他是个人才,又不忍心下手,听说他鼓打得好,就叫人把他召为鼓史。 有一次,曹操大会宾客,要祢衡打鼓,想当众羞辱他,结果反被他羞辱。曹操一怒之下把他遣送给荆州牧刘表,他又多次冒犯刘表。刘表把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他又对黄祖出言不逊,结果被黄祖杀了,死时才26岁。 后来,目无余子这一成语,用来指眼里没有旁人,形容骄傲自大。 成语出自:《后汉书祢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