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明见万里 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解释: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色彩: 中性成语年代: 近代成语近义词: 料事如神反义词: 例子: 凌力《少年天子》第五章:“母后明见万里,儿遵命,不日即拜多尼为征南大将军。”用法: 明见万里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人有预见。结构: 补充式成语典故: 窦融是东汉人,他的祖上几代都在河西为官。王莽代汉称帝时,他被拜为波水将军。王莽失败,他投降被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拥立为皇帝的汉室远支皇族刘玄,任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被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打败绞死后,他联合酒泉、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自任大将军,统领五郡兵马。 公元25年,另一个汉室远支皇族刘秀靠农民起义发家,在洛阳称帝,窦融想归顺他,就写了封信派人送到洛阳。刘秀为了孤立拥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早就想招抚窦融,见信后非常高兴,就下诏给窦融,任命他为凉州牧,赐黄金200斤。窦融及其手下将领接到诏书后,认为刘秀能够接纳他们,是明见万里。 窦融归顺刘秀后,劝说隗嚣归汉,隗嚣不但不听,还出兵攻打汉军,窦融就协助刘秀攻打隗嚣。隗嚣屡次被汉军打败,忧愤而死,他的儿子隗纯投降了汉朝。 窦融后来被刘秀封为安丰侯,任大司空。 后来,明见万里这一成语,用来指对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旧时多用于对统治者的谀词。 成语出自:《后汉书窦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