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呕心沥血
  • 拼音: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色彩: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 反义词: 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 例子: 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 用法: 呕心沥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他天才早熟,7岁能写诗作文,10余岁便名扬文坛。当时大文学家韩愈和友人皇甫湜曾亲自去李家探试李贺诗才,他们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席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无不精彩。两人大惊,始信李贺诗名不虚。 相传李贺作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他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投入锦囊。有时他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无佳句可得,囊空如洗。他母亲等他回家,倾囊检视纸笔,发现写得很多,常常爱怜地埋怨他说:你这孩儿,难道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呀! 李贺的确倾注全部心力于诗歌创作。许多代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都出自李贺笔下,是他精心锤炼得来的。他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只活到27岁便去世了,却给后世留下不少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为中国诗坛增放异彩。 后来,呕心沥血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苦思苦想,费尽心血。多用来表示文艺创作的艰辛不易。 成语出自: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