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南冠楚囚
  • 拼音:nán guān chǔ qiú
  • 解释: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出处: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例子: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唐 赵嘏《长安秋夕》诗)
  • 用法: 南冠楚囚作宾语;泛指囚犯或战俘。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584年,楚共王兴兵讨伐郑国,而晋景公会同齐、鲁、宋、卫等国发兵救援郑国。晋、楚在郑地交战,楚兵大败,一个名叫钟仪的楚国官员被抓住,成了晋军的俘虏。 晋军回国以后,把钟仪囚禁在一个存放兵器的军需库中。钟仪虽然被囚,但他不忘自己是楚国人,每天戴着楚国的帽子,面南而站,昂首遥望,思念着祖国的亲人。 一晃过了两年。有一天,晋景公来到兵器库视察,他看到了钟仪,十分奇怪,问:兵器库里怎么会关着囚犯,而且戴着楚国的帽子,他是什么人? 负责兵器库的官员回答说:他是两年前被抓来的楚国俘虏,名叫钟仪。 晋景公听了,派人除去了钟仪所戴的刑具,并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慰问了几句,又问道:你的家族在楚国是做什么事的? 我家的祖上是乐官。钟仪回答。 晋景公来了兴致,又问:你能演奏乐曲吗? 这是我们家传的职业,我怎么会不会呢?钟仪说。 晋景公听了,派人取了一架琴,要钟仪弹奏。钟仪整了整衣冠,端坐琴前,弹了起来。他弹的是一首楚国乐曲,有着浓郁的南国情调,充分表达了自己思念祖国的乡情。 晋景公听完,问:你们的楚王为人怎么样? 这不是我所应该知道的。钟仪说。 晋景公再三询问,钟仪才说:我只知道楚王做太子的时候对令尹公子婴齐和司马公子都很尊敬,其他的事真的不知道,请大王原谅! 晋景公点了点头,离了兵器库回宫。过了些日子,他把这事告诉给上卿范文子。文子听了说:大王,从钟仪的言行来看,他是个诚实的君子。大王不如释放他,让他回楚国去,促成晋、楚和好,结束两国间连年战争的局面。 晋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意见,下令释放钟仪回楚。钟仪回到楚国后,果然在晋、楚和好中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南冠楚囚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拘囚异乡,气节轩昂,怀念故乡、思念故国的情调,也用来表示囚犯。 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九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