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拼音: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 解释: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鸡口牛后、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 反义词:
  • 例子: 自古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
  • 用法: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典故: 战国初期,诸侯混战,七国争雄,西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东方六国。有个叫苏秦的人决定以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主张去游说六国。 这天,他来到韩国,韩王正与大臣们商议一件大事。原来,前几天魏国人张仪以连横的主张劝说韩国与秦国联合,韩王想到秦国是虎狼之国,野心很大,既不敢得罪它,又不敢跟它联合,正在犹豫不决。 苏秦向韩王说明来意后,韩王面有难色地说:不瞒先生说,张仪也来过,他要我跟秦国联合。 苏秦着急地问:大王同意了? 唉!韩王未置可否地叹了口气。 大王,苏秦上前一步,说:天下都知道秦王有称帝的野心。秦国现在羽毛未丰,就拿花言巧语来拉拢六国,待到时机成熟,它会把你们一个一个地吞并掉的,你千万别上它的当啊! 韩王点点头:先生说的,我心里也很清楚,但是,我怕得罪秦国,因为我们韩国同它接壤,它要打我们是很方便的。 苏秦说:怕什么,双拳难敌四手,只要六国联合,秦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况且,韩国有坚固的城堡,险要的地势,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勇敢的军队,又有英明贤德的您做国君,凭什么向秦国低头呢?如果大王听了张仪的话跟秦国联合,那就等于向秦国表示屈服,这样,秦国就会把韩国当面团捏,一会儿要您把宜阳和成皋割让给它,一会儿又要您把其他的土地割让给它,韩国的疆土是有限的,秦王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秦国不动用军队就可以把韩国灭亡。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大王要是跟秦国联合,就做不成一国之君,只能做牛后了! 听完苏秦的话,韩王愤怒地捋袖伸臂,摸着腰里的佩剑说:我死也不跟秦国联合,我愿意跟其他五国合纵抗秦! 后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宁可做进食的小而洁的鸡口,不做出粪的大而臭的牛肛门)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自主,不愿在大范围内任人支配。 成语出自:《战国策韩策一》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