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骑虎难下
  • 拼音:qí hǔ nán xià
  •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进退两难、欲罢不能
  • 反义词: 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 例子: 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茅盾《子夜》十)
  • 用法: 骑虎难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晋成帝的时候,镇守历阳的将领苏峻和镇守寿春的将领祖约,以诛杀辅佐成帝的中书令庚亮为名,率军攻入都城建康,专擅朝政。 在这危急时刻,担任江州刺史的温峤挺身而出,和逃到他那里的庚亮共推纪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叛军。由于叛军势众,又挟持了成帝,陶侃接连打了几个败仗。不久,军粮也发生了困难。 由于战争一再失利,陶侃产生了畏惧心理,信心不足。他责备温峤说:起兵时,您说要将有将,要粮有粮,只要我出来当盟主就行了。可是现在将在哪里?粮在何方?如果粮食再接济不上,我只能带领本部人马回老家去了,待到以后条件具备再干。 温峤反驳说:您的看法不对。战胜叛军最要紧的是靠队伍自身的团结。当年刘秀、曹操所以能以寡敌众,因为他们是正义之师。苏峻、祖约这帮家伙欺世盗名,有勇无谋,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现在皇上蒙难,国家正处在危急关头,我们仗义讨伐逆贼,决不能改弦易辙。就好比骑在猛兽身上,不把它打死,怎么能半途下来呢!如您违背大众意愿,独自带兵回老家,必然会影响士气,使讨伐失败。这个罪责您是推却不了的! 陶侃听了温峤这席话,觉得很有道理,只好打消回老家的念头。接着,温峤和他仔细地商讨了作战计划,从水陆两路进攻叛军。温峤又亲自率领一支精壮的骑兵,突然袭击叛军。最后讨伐终于取得胜利,苏峻被杀,祖约逃到别处后也被杀死。 后来,骑虎难下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做事遇到未曾估计到的困难,但停顿会造成重大损失,不得不做下去。 成语出自:《晋书温峤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