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轻于鸿毛
  • 拼音: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无足轻重、不屑一顾
  • 反义词: 重于泰山、举足轻重
  • 例子: 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 用法: 轻于鸿毛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这天,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坐在书房里闷闷不乐,没有心思写他的《史记》。 原来,他听说李陵兵败被俘,投降了匈奴。这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跟他同朝为官,他俩虽然没有什么交往,但他钦佩他的为人,觉得他是一个尽孝道、讲信用、廉洁自守、谦虚谨慎的奇士。 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去做降将的呢?司马迁实在不相信,他决定去弄清楚事实真相。 他经过调查,才知道李陵这次投降匈奴是有原因的。汉武帝派国舅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叫李陵协助。李广利出兵祁连山,李陵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率领5000步兵从另一路进攻,结果被8万敌兵包围,他率领部下奋力作战,箭尽粮绝,进退无路,而李广利却按兵不救。他的投降,国舅李广利也有责任。 李陵很有可能是假投降,以图将来伺机再报效朝廷,即使不是这样,他以前的战功也足以抵补他的罪,可武帝却把他的全家都杀了,这也太残忍了,我要找个机会给皇上说说。司马迁想。 恰巧,几天之后汉武帝有事找司马迁,司马迁直率地说出了他对李陵这件事的看法。武帝正怒气未消,见他为李陵辩护,而且言下之意还有批评国舅李广利的意思,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对司马迁处以腐刑,把他投入大牢。 司马迁万万料不到会大祸临头,他在狱中痛苦极了,想得很多很多。他想到李陵一向忠心耿耿为朝廷,如今却落了个叛徒的骂名,觉得现实太残酷了!他想到武帝太绝情,就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把他处以最耻辱的腐刑,觉得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他想到死,但又觉得自己的死,就像九条牛身上少掉一根毛一样,就像死掉一只蚂蚁一样,毫无价值!他想到自己的好朋友任安曾经写信问他进贤之义,至今尚未回信,就决定给他写封回信。 他在信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述说了他的愤慨不满以及他隐忍苟活的原因是要写作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不久,汉武帝觉得对司马迁的处分有点过分,就赦免了他,让他做了当时应该由宦官做的中书令。 后来,人们用轻于鸿毛这一成语,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成语出自:《汉书司马迁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