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秋毫无犯
  • 拼音:qiū háo wú fàn
  • 解释: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鸡犬不惊、道不拾遗
  • 反义词: 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 例子: 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秋毫无犯。(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 用法: 秋毫无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汉初的诸侯王韩信在未发迹时,被人认为懦弱无能。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饷,同样不重视他。后来在丞相萧何的一再推荐下,刘邦才拜他为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道:丞相一再谈起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高见指教? 韩信谦虚了几句后,反问刘邦道:大王自己估计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面同项王比,谁强? 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各方面都不如他。 于是,韩信具体地分析了项羽的特点以及项羽的致命弱点,证明项羽名义上虽然称霸天下,实际上却不得人心,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韩信提出了进兵计划: 现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项王相反的办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干的人,有什么地方不能讨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给有功的部属,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呢?我们的军事行动符合将士们要求打到东方去的愿望,有什么敌人打不败呢?再说,大王进入武关的时候,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而和他们约定的只不过是不许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条法律罢了。关中的老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那里做王的。现在大王如果带兵东进,关中地区只要发一道布告,就可以收复了! 刘邦听了韩信这番话,非常高兴,只恨遇到他太迟了,立即采纳他的计划,议定各路将领进兵攻击的目标。 后来,秋毫无犯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丝毫东西。有时也形容为人廉洁无私或对别人毫无侵犯。 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