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前车之鉴
  • 拼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释: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近义词: 前车可鉴、殷鉴不远
  • 反义词: 重蹈覆辙
  • 例子: 前车之鉴,请自三思。(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 用法: 前车之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劝告人。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贾谊是西汉时的洛阳人。他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当他18岁的时候,他所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驰名了。 汉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学,于是他就特别派人把贾谊请到京都担任博士。那时,贾谊才20岁。 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说: 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单教他怎样去处决囚犯,所以胡亥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 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他在即位的第二天就杀人,有人用忠言劝告他,他认为是诽谤;有人向他呈送治国安民的计策,他认为是妖言。他杀起人来,简直就像割草一样。 那么,难道胡亥天生就是这样残暴的吗?不是的。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理,才造成的恶果呀!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只要看看他所办的公事成绩如何,就可以知道了! 俗语又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来,后面的车子就应该作为警戒! 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 汉文帝看了上书,认为贾谊讲得很有道理,不久便把贾谊升为大夫。后来,汉文帝想继续提拔贾谊,却遭到绛侯周勃等人的反对。于是汉文帝派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后又调任梁王太傅。贾谊一直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32岁。 后来,前车之鉴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作其后的教训。 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