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犬兔俱毙
  • 拼音:quān tù jǜ bì
  • 解释: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同归于尽
  • 反义词:
  • 例子: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
  • 用法: 犬兔俱毙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典故: 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的学者,以博学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人才时,他被任为大夫,被人们称作稷下先生。 有一年,齐国要攻打魏国,他劝齐威王不要出兵。威王很不高兴,问:稷下先生,你为什么要反对啊? 淳于髡说:你听说过犬兔俱毙的故事么? 先生说说看。 淳于髡打开了话匣子:传说韩国有条名犬叫韩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齐国有只兔子叫东郭逡,是天下最狡猾的兔子。有一次,韩卢追逐东郭逡,它俩一前一后地先环绕一座大山奔跑三圈,接着又翻过五座大山。你知道结果怎样? 那一定是兔子藏了起来,狗找不到它。威王说。 不对。淳于髡说,结果是兔子累得躺倒在前,狗累得躺倒在后,都累死了。 后来呢?威王很感兴趣地问。 被一个过路的农夫拿回家做成美餐吃了! 先生说这个干什么? 淳于髡说:你不是要派兵攻打魏国么?我们齐国虽然比魏国强大,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攻占魏国的,因为魏国会竭尽全力对付齐国,那时,两军相持,时间一长,都会耗尽国力。我担心西方强大的秦国和南方强大的楚国会乘机出兵消灭齐国和魏国,就像那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韩卢和东郭逡一样,坐收渔翁之利。 威王听他这么一说,打消了攻打魏国的念头。 后来,犬兔俱毙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