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曲高和寡
  • 拼音:qǔ gāo hè guǎ
  • 解释: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阳春白雪
  • 反义词: 下里巴人
  • 例子: 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 刘鹗《老残游记 续篇》第五回)
  • 用法: 曲高和寡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战国时,楚国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宋玉。据说他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的弟子。宋玉又为楚襄王做事,时常和楚襄王谈论各种问题。 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有人对你很不满意,在背后议论你的不是。你是不是有不检点的地方? 宋玉毫不掩饰地说:嗯,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把话说完。 宋玉擅长辞令,能说会道。他没有直接回答楚襄王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来表明自己的意思: 不久前,有个客人来到我们楚国的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唱歌。开始,他唱的是很通俗的《下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又唱还算通俗的《阳阿》《薤露》,城里跟着他唱的人要少得多了,但还有几百人。后来他唱高雅的《阳春》《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最后,他唱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夹杂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 宋玉提到的商、羽、徵,都是我国古代的音。当时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相当于现代简谱中的1、2、3、5、6。接着他小结一下说: 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 楚襄王听了,微微点头。 宋玉还善于用打比方来说明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还没有说透自己的意思,又借动物的活动来比喻: 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凤凰能在九千里的高空翱翔,它穿过云彩,背负蓝天,在九霄云外展翅高飞。那些在篱笆之间奔驰的小鸟,又怎么能同它一起来计量天地的高低呢?再说鲲鱼吧,它早晨从昆仑山下出发,在海边露露自己的鬐,晚上在内陆的大泽过夜。那些在浅池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又怎么能同它一起来计量江海的深广呢? 最后,宋玉总结说: 所以,不但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人中也有像凤凰、鲲鱼一样的人物。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因此超出于一般人之上。那些一般的人,又怎么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曲高和寡的成语,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的本意是曲调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现在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成语出自:《答楚王问》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